书评:日本社会的当下:读《色相大和》

这是健吾的第三本书,相比起封面设计鲜艳斑斓的《瀛男宝鉴》和《瀛人设计》,《色相大和》以纯白封面配上酷似《崖上的波儿》的线条的红色绘画,相对显得简单。在内容上,也不再像上两本那么另类,反而讨论这几年间日本在伦理观、家庭观、工作和生活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

 毫无疑问,在香港专栏作家中,健吾对现今日本社会变化可谓了如指掌,谈起来很地道,而且引用许多权威学者的研究结果和评语,其中许多是日本社会及经济学专家。但同时文字亦轻松简洁。日本无时无刻处于急遽改变的浪潮中,所以对于日本的传统论述很快便不能配合日本社会的真实面貌,健吾的书恰好补充了这个空隙。

 今天日本社会怎么样?其实不用说什么M型社会,单看他们的松弛熊、温泉水疗就知道他们的优裕生活其实充满压力,不单在办公室要超额完成工作,连在学校也要和同学竞争第一,可是这种现象已经不再。在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全赖?屋太一所说的「团块世代」,他们是一群为公司和家人勤奋工作的中年男人,最终缔造出日本经济奇迹。可是这毕竟是陈年旧事,当日本变成优裕社会后,人们不再像以前的团块世代般劳碌工作,而是开始注重享受,这种现象尤以女性明显。当在职女性越来越多,也在白领管理阶层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后,她们便将大量精神、时间、金钱,投放进提高自我形象及物质享受方面。

 随?「团块世代」变成历史,今日员工已不再满足于昔日「领主─家臣」式的隶属关系,反正不喜欢就转工,或者索性成为飞特族(freeters)。很多人小时候看过很多以「不负责任者」为题材的日本动漫,但只有了解日本社会在这几十年间的变迁后,才会明白这些动漫是何等认真。这反映出团块世代和坐享其成者两代之间的冲突,老一辈指责下一代「不就职」,下一代希望上一代了解时代变了。作者也不禁问道:「究竟谁才是对的?」与上一代相比,这一代的责任感固然少了,但却可以自由决定做什么,至于「下流世代」和社会两极化的趋势,也是全球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

 种种现象,其实也可以解释为现代性的影响。在〈有品格的女人最快乐〉这一章,作者引用社会学家吉登斯的话,讨论女性阅读「自救书」和追求自我幸福的关系。吉登斯说,因为我们活在现代社会,所以才喜欢讲自己,即关心自己的感受。作者认为当今日本女人爱读畅销书《女人的品格》的原因,是「追求自己的幸福」,要在当今日本社会寻找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家庭女性,当然是没可能的,关键是这种改变生成怎样的社会效果。

 于是我们会联想到「电车男」、「御宅族」、「型男」等名词。这些藉生活习惯将年轻一辈(尤其是男性)定型的名词、术语,不单反映出日本年轻一辈对身份的焦虑,也突显出他们对于社交能力、尤其是与异性相处经验的重视。人们看到当今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已从形式化的礼仪变得更审美、更商品化。有趣的是,充斥日本书店的励志书、自救书、美德书,也不过是商品社会下导向「自我幸福生活」的指南而已。

 与此同时,在受薪族、学童家庭和夫妻关系中,亦经历了重重演变。例如:婚姻不再像以前般,是两性关系的束缚,女人也不再像以前,觉得丈夫在外边工作,在夜店与客人应酬,是天经地义的事。女人会偷看丈夫的手机和电邮,一旦找到伴侣越轨的证据,便会采取激烈的行动,如删除丈夫同事的电话号码,将丈夫的衣服扔到街上让流浪汉穿上等,这都是关注自我的想法对日本女性的影响。谈及夫妻的疏离,作者举出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例:下班回家的丈夫疲倦回家,一头挨在太太的大腿上,向太太诉说工作的辛酸,这时候,太太只需回答「是的。」不用聆听内容,就可以顺带向丈夫提出自己的要求,对方通常都不会拒绝。

 作为专栏作家,健吾则从每种社会现象中,思考日本社会失序的根源,引证学者的论述,并透过丰富的事例,审视日本人间的种种色相;随意而通俗的语调,切合现今世代的思维。个人觉得,这些嬉笑怒骂的杂文,虽是顺手拈来,却处处流露知性和社会关怀,即使读者站在时事评论和学术性文章之间,这些随笔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而且以健吾这样资深的知日者,文章份量亦不容置疑,书中很多关于日本社会的行情,更是研究日本社会的珍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