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古都的执著守望 李松堂:我家满墙明清瓦(图)

无论是“有朋自远方来的游客”还是久居古都的“老北京”,对温馨典雅、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前者的情感,源于北京四合院古朴中透出的京城传统文化;而后者,则更多的是身居古都的人们的一分执著的守望,李松堂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李松堂收集了3000多件砖雕石刻等古代建筑构件,然后又用两年的时间,将所收集的以明砖清瓦为主体的建筑构件雕刻在四合院的墙壁、楼檐等处。于是,他的四合院也顺理成章地被人们称为“全北京最好的民宅四合院”。

  “这里的很多建筑构件都是全北京、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有全北京城四合院门口的惟一的上马石,全北京惟一的周文王台阶石。院门口‘夜下追韩信’的石雕石刻、屋顶独特的望头砖、期盼天神佑护而错落于瓦间的望天吼、周文王的后天挂位图与伏羲的先天挂位图、带着款的咸丰年间的古井,粗略统计,四合院里的建筑构件数量达3000多件,而明清时期的砖雕石刻则占到七成以上。”

  到民间寻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早在1981年,李松堂来到山西的一个留有很多明清建筑的村子。走着走着,李松堂在一处门楼前停住了脚步,原来在这个残缺不全的门楼上面还留有4块精美的砖雕,仔细再看,其中的两块已摇摇欲坠,随时有掉下来的可能。一阵风吹来,当时的李松堂情不自禁地伸出了双手,生怕宝贝被风刮下来摔碎。

  当他寻找院子的主人时,看到一个主妇在做饭,李松堂禁不住砖雕的“诱惑”,遂对主人表达了想买下砖雕的愿望。听了李松堂的话,主人二话没说便把他带到了后面的猪圈旁,原来这样的砖雕在这里还有二十几块,不过全部砌在了猪圈里。看到这些宝贝的处境,李松堂心疼的不得了,他立刻俯身下去,用手扒开泥土和猪粪,把外观较好的十几块砖雕挖了出来。此时,他顾不上擦掉身上的猪粪,就以每块20元的价格把那些宝贝都买了下来,又找来草绳把每块砖都仔细地包好后,连背带扛地把几十公斤重的砖雕背到了车站。

  就是靠着这种“连背带扛”的执著,在半个世纪里,李松堂从各地收集了3000多件民间雕刻建筑构件,又把它们辛辛苦苦地雕刻布置在四合院里。“虽然经年已去,但这些砖雕石刻仍然保存得完好,就和它们原来一样。”每当谈及收集的这些宝贝,李松堂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在这个四合院里,目力所及,皆为古韵。”用李松堂的话说,这个四合院里的建筑构件“无一不古,无一不文,无一不尊。”半个多世纪以来,李松堂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收集这些珍贵的建筑构件上。大到墙壁上的巨型图腾雕刻,小到屋檐瓦当上的上古图案;巨到屋檐顶端的二龙戏珠刻像,细到院落里的石雕鱼缸,细节之中无不体现出主人的匠心独具。

  在四合院入口附近的墙壁上,雕刻着一组巨型龙图腾像。巨龙怒气横生,头上是五朵太阳花,足下是几朵祥云,纹理纵横交错,形象栩栩如生。在“文革”期间,因将其隐藏在墙里才得以保存。在四合院地下室则有一个与之同样珍贵的清早期饕餮石雕。传说中龙生九子,其中一个就是饕餮。这个饕餮的头型似香炉一样,头上一对圆圆的大眼睛,下方托着一个大嘴巴,一种饥饿欲食的姿态。据李松堂介绍,像这样珍贵的物件,在这个四合院里要以百计算,每件陈列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和传说。

  在别人看来,李松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资深收藏家。在全国各地,有很多人都知道李松堂喜欢收集有价值的古代民间建筑构件,并为其提供信息。但李松堂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藏不卖,这在收藏领域非常难得。“墙头的清代望头砖,市场上最高炒到20万元,而我将他们收回来一一地砌在房檐上;绝无仅有的石晶板雕刻,只有在天宁寺才有,然而在1999年藏入地窖,世人很少能再看到了。而在我的四合院里,这样的石晶板雕刻有三块,向来这里参观的所有人展示。”言语之间,李松堂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之情。

  大约是在两年前,李松堂开始大规模动工,用他收集的数以千计的古代砖瓦来雕饰他的四合院。四合院历时两年修葺整装之后,“焕然一新”。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个月的时候,李松堂把他的四合院向全社会开放,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民居文化。

  自从四合院向社会开放以后,李松堂又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在闲暇时候给来这里的中外游客讲解数千件民间砖雕石刻的来龙去脉,讲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游客们讲老北京的四合院,以及四合院里的明砖清瓦。尽管同样的话每天要说上很多遍,李松堂仍然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