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版年画,他寻访中国木版年画走遍12个国家的大小图书馆,见过的各式图案超过万张

历史上早期最重要的年画学者是俄国汉学泰斗阿理克·谢耶夫院士。他的学生, 近耄耋之年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汉学家李福清,为寻访中国木版年画走遍12个国家的大小图书馆,见过的各式图案超过万张——

  正在举办的“中国木版年画在俄罗斯”展览,展出了大量历史久远的杨柳青年画图案,很多观众都惊叹第一次见识到100多年前杨柳青年画的本来面目。作为一名俄罗斯的汉学家,李福清置身展览之中却倍感亲切,可以这样说,他见过的中国木版年画的图案数量连我们的许多专家都比不上。

  这位专注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俄罗斯学者,为寻访中国木版年画走遍12个国家的大小图书馆,见过各式图案超过万张。他的足迹就是一幅流散在海外的中国木版年画分布图。

  李福清的汉语十分流利。他说:“中国读者大概有些奇怪,为什么俄罗斯藏有大量中国木版年画?中国年画专家与爱好者知道,日本藏较多18世纪苏州民间版画,西欧也藏一些,而俄罗斯所藏大部分为晚清年画,大约有六千幅。因为俄国主要与中国北部发生联系,所以收藏最多的是杨柳青年画。”

  李福清指着展出的一幅图片说,这是当时俄罗斯中产阶级的画像,人物的背景就出现了中国年画宝瓶和龙这样的吉祥图案,说明中国的年画当时已经进入到其他国家的人们的生活中,且大受欢迎。
李福清告诉记者俄罗斯最早出现中国木版年画是在1896年至1897年间,当时俄罗斯植物学家科马罗夫去中国东北调查那里的植物,看到市场上的年画,认为是了解中国民间文化的好材料,就开始大量购买。

  1897年,他在地理学会汇报中国东北植物调查成果时展览了这些年画,但来听讲座的汉学家对此毫无兴趣,倒是学中文的一年级大学生阿理克觉得其中一幅年画是那样美丽。这位阿理克就是后来李福清的大学老师。

  李福清说:“1906年,阿理克来北京进修,马上开始买年画,在三年内搜集了近3000幅晚清年画。阿理克回国后,于1910年在圣彼得堡皇家地理学会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中国年画展,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研究中国年画的文章。他不是艺术学家,但是他从文化学的角度,将其视为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标志物。”

  阿理克去世后,李福清继续老师的研究方向,1966年帮助阿理克的女儿完成了“年画论文集”的出版。1990年,李福清在北京出版了自己主编的《苏联藏中国民间年画珍品集》。

  李福清说,最高兴的事就是受冯骥才委托编写《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他说:“我是冯骥才作品的俄文翻译者,翻译过他的小说《啊》和《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选》。他的作品在俄罗斯很受欢迎。”

  接下去李福清还要着手中国四大名著与年画关系的专题研究,他说:“我粗略统计一下,仅一部《三国演义》就有500多种相关年画。文学与年画的联系十分密切,这也是我的老师阿理克曾经立志要完成的事情,所以我会继续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