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老人做传统刺绣60余载 先后创作了作品共计3000多件

 在圣人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的刘楼村,有一位名叫刘德娥的82岁老婆婆,她从16岁开始从事民间传统刺绣,至今已经60多年,先后创作了诸如门帘、鞋、帽、绣球、枕头、鞋垫等作品共计3000多件。

   “尼山刺绣”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工艺,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尼山一带,而尼山脚下的刘楼村也自古是个人口密集、文化繁荣的地方,人们广泛的从事民间传统刺绣的创作并将相关技艺传承至今。家住刘楼村的刘德娥老人从小就跟着母亲、姐姐学习刺绣,心灵手巧的她把日常家用中再普通不过的门帘、鞋帽等物品上绣出了飞云走兽,花鸟吉祥,慢慢的创作出了她独具一格的工艺品。

   刘德娥的创作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2年3月,刘德娥创作的刺绣作品《尼山门帘》被评选为曲阜民间工艺品暨农民书画奖一等奖,同月,曲阜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授予刘德娥 “曲阜市民间艺术家”称号。

   有专家在品评刘德娥刺绣作品的艺术特点、技艺技巧和社会影响时说, “刘德娥的尼山刺绣依托浓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利用独特的手工刺绣工艺,在平凡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为充满生活情趣的民间手工艺品凭添了一份美好的艺术光彩。也正因为尼山刺绣的特殊诞生位置,使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更好的交融在一起,获得了更大的文化和艺术张力,使民间刺绣跳脱了单纯手工产品的范畴,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不只在国内,在世界范围内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尼山刺绣虽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成为了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但刘德娥老人从未因此而忽视其日常用品的基本价值,始终坚持着 “既好看、又好用”的原则,集工艺美术、艺术装饰、日常应用于一体,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身,成就了独此一家刺绣工艺。随着尼山风景区旅游量的逐年增加,尼山刺绣作为孔子诞生地特有的文化艺术工艺品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喜爱,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现如今,已经82岁高龄的刘德娥老人仍旧耳不聋眼不花,身板硬朗精气十足,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需要,更为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她豪不吝惜的将技艺传授给周围的人。她开办起尼山刺绣工艺作品创作室,招收一大批的年轻人,手把手的教她们尼山刺绣的各种技巧,用刘德娥自己的话说, “我要借着改革开放的好形式,把我的手艺传给更多的年轻人,把尼山刺绣做成咱孔子故乡的文化产品,把咱尼山刺绣工艺品送出国门,传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