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以农耕文化推进现代农业悠久的周祖农耕文化对庆阳的社会历史、经济发展、民俗文…

王莉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一位民间刺绣高手,除帮助家人忙些农活,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搞手工香包制作。这些年来,随着庆阳香包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她的收入也不断增加,今年仅卖香包的收入已达6000多元。

  在日前举办的首届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现场,王莉对本报记者说,这几年庆阳在宣传民间文化上下功夫,节会办了不少,香包、刺绣等好卖多了,“我的收入每年都在多起来”。其实和王莉一样感受的庆阳农民不在少数。

  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庆阳农耕文化节组委会副主任、甘肃省庆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强。他说:“悠久的周祖农耕文化对庆阳的社会历史、经济发展、民俗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里的人深受传统农耕文化熏陶,每村每庄甚至每家每户都有做民俗文化产品的高手。这些年我们有意识地把分散的、自发的民俗文化产品进行推介,将‘打造民俗文化品牌,致富老区人民’市委、市政府的重大举措来抓。”

  庆阳市委书记张智全认为,举办农耕文化节,是庆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区域品牌战略的重要举措。庆阳将紧紧围绕提高地域文化软实力,增强经济硬实力,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发展内涵,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弘扬农耕文化,倾力打造“庆阳农耕文化节”品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努力提升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庆阳市委、市政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培育主体、产业化经营、实现富民增收”和“四个一”来抓民俗文化产业,即依托一个国际化营销公司和龙头企业组织营销,引领带动千家万户发展;打造一个国际化品牌;建立一个国际化的特色民俗文化艺术品生产标准和研发体系;在省内外、国内外陆续建立一批直销和代销网点的总体要求,千方百计抓项目,科学指导抓落实,脚踏实地干工作,率先争取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