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接受“检阅验收”

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邹健(图左二)等一行参观展览

      近日,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邹健等一行,来郴州市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普查验收暨督查保护工作,并对普查结果与保护工作予以肯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或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

      据了解,此次普查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开展“非遗”普查,主要是对“非遗”数据库的建立、实物的保护、展厅的设置以及资料的整理等工作进行普查验收与督查保护。

      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邹健等一行,在郴州市副市长雷晓达、市政协副主席许时典的陪同下参观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展览厅陈列了瑶族手工拼布座垫、瑶族民间刺绣小孩肚兜、旗鞋、皮影、昆曲戏服等实物,并在展览厅搭设昆曲戏台,两名身着戏服的演员现场还为大家献唱了一曲,让大家深深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

   目前,郴州市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3个,包括湖南省昆剧团的昆剧、桂阳湘剧团的衡阳湘剧、汝城香火龙。省保项目15个,包括嘉禾伴嫁歌、嘉禾花灯、临武傩戏、桂阳瑶歌、苏仙传说、安仁赶分社、资兴还盘王愿、宜章夜故事、临武祁剧、永兴花鼓戏、资兴花鼓戏、安仁花鼓戏等。市级保护名录52项,县级第一批保护名录101项。其中,昆剧也是我省目前唯一一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观结束后,省文化厅领导一行与市文化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群艺馆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市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非遗”普查工作进行总结汇报。自2006年开展“非遗”普查工作以来,郴州市不断以项目申报来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经费的落实,全市共落实工作经费300余万元。各地“非遗”保护中心分别举办了乡镇文化专干普查工作培训班、添置了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市保护中心建立了“非遗”资料库,有力的促进了“非遗”工作的顺利开展。

      截止到今年10月,全市普查人员共记录文字资料200多万字,采集影像资料1000多份,拍摄图片1万多张,通过普查收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848项,涵盖民间文学2549项,如苏仙传说,龙女和柳毅传说等;民间音乐1203项,如嘉禾伴嫁歌、桂阳瑶歌等16大门类,发现项目继承人400余人。普查员将搜集到的资料,均采用文字、照片、录音、摄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理收藏。

      16日下午至17日上午,省领导一行在郴州市文化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群艺馆等单位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分别参观了资兴、桂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并听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汇报。

      会上,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邹健表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每个人的义务,目前郴州“非遗”保护工作的格局基本形成,资料也整理得较好,但仍要认清“非遗”工作的艰巨性,保护工作还只是个开始。另外,一次普查工作不可能将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普查完,每次普查都会有新的发现,这项工作就需要各个部门和群众共同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