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进校园"深圳受追捧 粤剧校园普及却遇尴尬



    “最大的是语言障碍”

    宝安区福新小学是“粤剧进校园”的一个试点学校,其副校长文创科对粤剧推广的难处十分清楚。“最大的还是语言障碍!”文创科说,福永本身就是一个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的街道,学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真正会说广东话的并不多。“学习粤剧第一关便是语言关,语言不过关,无形中就拉长了学习进程,收效也不明显。”

    在学校的粤剧训练室,一位训练得满头大汗的学生跑过来告诉记者:“我最喜欢耍枪,但最怕唱腔了。”他告诉记者,他叫方瞻远,一家都是江西人。

    随后,方瞻远又向记者表演了粤剧选段《双枪陆文龙》,虽然都能用很标准的粤语将选段唱出,但当记者问及歌词大意时,他却显得一脸茫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方瞻远这种“不懂粤语却会唱南方大戏”的孩子在学校里还不算少数。

    该校的粤剧老师黄丽芳表示:“连歌词都不明白,就更谈不上粤剧的韵味了,这也是粤剧在深圳普及的一个‘瓶颈’。”

    此外,师资缺乏问题也是粤剧普及的另一个问题。文校长说,目前,街道聘请的两名专业教师负责三所学校的教学,往往顾此失彼,而学校负责的老师基本都是粤剧的门外汉,只能是边教边学。

    普及粤剧或需另一条路

    通过5年的“京剧进校园”和2年多的“粤剧进校园”,潘世祥也发现了粤剧推广与京剧推广的区别。他认为,综合目前存在的问题,粤剧进校园已经不能简单地套用“京剧模式”,或需要另外一种模式。

    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艺术团负责人曲晨认为,粤剧推广中发现“湘妹子”等外省孩子学粤剧出成绩比预想中快,这些孩子通过粤剧喜欢上岭南文化,“下一步,我们将试图从文化方面入手,或能取得更佳效果。”

(责任编辑:永玥)



2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