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买川渝名家作品便宜 拿回本土成交价格更高



   虽然重庆的拍卖市场没有上千万的拍品出现,但并不意味着重庆没有好的拍品。2010年在北京翰海秋拍中以1.71亿元成交的徐悲鸿《巴人汲水图》,就是重庆藏家提供的拍品。同时,国内几大拍卖公司都会经常来重庆征集拍品。“这正好说明了重庆是有好东西的,只是藏家更愿意把如傅抱石、徐悲鸿等抗战名家精品送到北京等地的拍卖公司,而不愿在重庆出售。”唐肇新告诉记者,重庆同样也不缺乏有购买力的藏家。“据我所知,每年到北京、香港甚至国外的伦敦等地参加拍卖会的重庆藏家也不少,但他们却不在重庆露面。”

 重庆本土一位不愿意透明姓名的藏家告诉记者,每年他都会参加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大公司在北京举行的拍卖会,也会参加苏富比和佳士得在香港的拍卖会,主要收藏瓷器,每年购买艺术品的花费大约在几百万左右,但他却从未在重庆拍卖市场买过东西。“重庆很难看到好的拍品,所以也很难吸引到买家出手。同样,如果我有好的拍品出手,也不会选择在重庆,而是送到北京,因为在重庆可能卖不起价格。”这位藏家认为,“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

 唐肇新认为,这说明了本土的拍卖企业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我也身处拍卖公司,但我并不避讳重庆拍卖行业存在的问题。”唐肇新建议重庆的拍卖企业要加强自己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做出口碑和品牌。“淳辉阁今年就选择了走出重庆,去成都巡展,吸引了不少来自外地的买家”。

 川渝名家作品在本土成交价格更高

 本土书画名家的作品支撑着重庆艺术品拍卖市场,在外地的拍卖市场表现又怎样?以重庆市民耳熟能详的两位艺术家苏葆桢和晏济元为例,记者通过查询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数据发现,苏葆桢的作品成交价拍前十位的作品,有5幅是由重庆和成都的拍卖公司拍出的,而晏济元作品最高的两个成交纪录都出自于重庆某拍卖公司,2011年秋拍该公司一张晏济元的人物作品《嫦娥玉兔》拍出996.8万元,创造了晏济元个人拍卖纪录。但在一年后的杭州西泠印社2012秋拍中,几乎同样尺幅的另一件人物作品(晏济元和张大千合作)仅拍出184万。

 为何川渝名家作品在重庆的成交价格会高于北京、上海等地拍卖市场?唐肇新认为,北京等地的艺术市场吸引了全国名家的精品力作,而川渝名家的作品到了北京等地,已经不属于第一板块的作品,“因此藏家关注度较低,而成交价也会比较低。”唐肇新告诉记者,有不少的重庆藏家会选择去北京、上海等地的拍卖市场参与竞拍川渝名家作品,“经常是买到手拿回重庆和成都就是赚钱。”有意思的是,虽然重庆和成都相隔很近,但拍卖市场却不太一样。“就在我们今年4月份的春拍中,一幅冯建吴的《红岩村》以30万元落槌。”唐肇新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但就在上周成都的某场拍卖会上,这幅作品又以42万元成交,三个月时间价格就涨了40%。”

 而对于目前形势下的收藏对象,唐肇新建议藏家可以关注书法作品,“特别是晚清以及民国时期书法名家的作品,极具升值潜力。比如沈尹默、傅增湘、潘伯鹰、吴昌硕、于右任等人的书法作品,在重庆都能找到。”

 唐健则建议,藏家可以多关注版画作品的收藏。“另外,除了关注老一辈的名家作品,不论是国画还是油画,都可以关注现在的中青年艺术家。”唐健介绍到:“比如张春新、庞茂琨、翁凯旋、邵常毅以及康宁等人的作品,他们都在重庆,作品真伪也很好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