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甲山东行直言不讳:山东曲艺有三大遗憾

第二届山东曲艺发展战略研讨会10日在滨州举行,研讨会上最大的“腕儿”,是著名的曲艺作家、表演艺术家赵连甲。说到山东曲艺,老爷子不客气地说:“在我个人看来,山东曲艺有三大遗憾。”

          遗憾1“糖葫芦”的经验总结不够
   赵连甲说,你们山东的相声演员唐爱国塑造的“糖葫芦”形象,在相声塑造人物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阶段”,现在唐爱国也是知名笑星了,但从相声发展来说,唐爱国还是被轻视了。
   赵连甲认为,作为曲艺的一种,传统相声最缺乏的就是人物形象,“以前的相声老艺人没有塑造人物形象的概念,人物在传统相声里是很淡的,纯技术的倒口倒是十分流行。很多相声演员都说《绕口令》,实际上是在展示技术,直到相声老艺人郭荣启说《绕口令》的时候,人物形象才出来了。”
   赵连甲总结了相声中人物形象逐渐重要的发展历程,“解放后,侯宝林的《夜行记》等作品开始注重人物的塑造,此后马季的《海燕》中有了人物,不过不是十分鲜明。到了马季的《宇宙牌香烟》,相声中活生生的人物开始出来了。”赵连甲说,唐爱国的“糖葫芦”系列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人物形象鲜明,“看看现在国家级的相声比赛,相当多的人都在玩技巧,这些相声的水平与唐爱国的相声相比,差得太远了。”
   遗憾2《泉城人家》可以更好的
   济南市曲艺团有一台都市情景剧叫《泉城人家》,赵连甲不掩饰自己对这部剧的喜爱,也感觉这只是一个尝试,曲艺创新其实可以走得更远,“《泉城人家》获了不少奖,市场反响也不错。业界也有争议,这很正常。”
   赵连甲思考的是,《泉城人家》是不是做得太简单了?《泉城人家》下一步怎么办?“其实上世纪40年代天津就出现了相声剧,也存在着争议,这还是曲艺吗?这不是话剧吗?不管怎样,我们得承认《泉城人家》这样的剧继承发展了曲艺,《泉城人家》已经不属于曲艺的段子了,属于剧,那就要按剧的规律办事,演员把曲艺的技能与剧情相结合,同样能保持曲艺的个性。”赵连甲说,《泉城人家》在改革的路上还可以走得更远。
   遗憾3齐鲁文化的优势发挥不够
   现在不少山东的青年曲艺演员都到北京去拜师,赵连甲说,山东曲艺界把自己具有的齐鲁文化优势给看轻了,“齐鲁文化是上档次的,是深厚的,我是河北人,当年都跑到山东来拜师。现在山东相声演员去北京拜师,他们知道中国相声界赫赫有名的孙少林吗?历史上,山东对相声有很多创新,孙少林的晨光大会在曲艺界是个金字招牌。侯宝林一生钦佩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孙少林是其中一个,可惜这位大师的作品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继承与发扬。”
   赵连甲直言,用方言说相声,山东是比较早的,只是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发扬,“山东相声的绝活,反正我是‘偷’了不少。”赵连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