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川剧就不懂四川 川剧这样走进新社会

  25日,出席一个座谈会的74岁的胡明克,满头银发,胸前挂着一枚新中国文艺工作从艺60年纪念章。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市川剧团前团长、名角沈铁梅的老师,在重庆解放60周年来临之际,所渴望表达的,是川剧最风云激荡的4年:1949年―1953年间那些鲜为人知的川剧往事。

  “你们不再叫戏子”

  胡明克的师傅周裕祥,解放前是川剧一代“名丑”。那时,周裕祥是川剧界赫赫有名的又新大戏院“头牌”,只要挂出他的牌子,能容纳上千人的剧场,几乎座无虚席。

  “6岁起,我开始跟着师傅演川剧,还在黄山官邸给蒋介石、宋美龄演过专场折子戏。”胡明克说,那时候表面上风光的戏班子,其实根本没有社会地位,特务、袍哥、流氓、兵痞都经常到戏院后台抓拿骗吃。而戏班子本身,也过着一种糜烂的生活。

  名角汇集的又新大戏院,在1949年12月15日那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剧变。

  13岁的胡明克看见3位打着背包,穿着黄色军装,腰间别着小手枪的“长官”跨进了戏院大门。后来他才知道,领头的“军管会”干部名叫张民权,原本是国画家张大千的弟子,在北大读书期间去了延安。

  “军代表一放包裹就召集戏院100多号人开大会,第一句话就是:从今天起,大家翻身解放,不再叫戏子,而是文艺工作者,我们是为你们服务的。”从小在戏班子长大的胡明克并不懂什么叫“翻身解放”,他只看到3位军代表挤在一间狭小的屋子打地铺,伙食也仅仅是戏院学徒标准。而且军代表每次都等学徒们打完了菜才吃,没有饭菜就啃随身带的干粮。

  取消打骂制度,倡导人格上的平等;反对剥削,要求戏院为学徒提供每天4分钱的补贴。当时一分钱可以买到两张灯草干,这让胡明克兴奋了好久。

  周裕祥决心戒掉大烟,让胡明克把他绑在床头,“师傅说,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共产党。一个多月后他居然完全戒掉,重新登上了舞台。军代表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你不再是过去的周裕祥,而是人民的艺术家。”

  那一年是1950年,周裕祥、阳友鹤、吴晓雷等一大批川剧名角,从此都走上了与旧社会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