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怎样唱响品牌——湖北黄梅戏“回娘家”20年带来的启示

将黄梅戏请回“娘家”

  1989年,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把黄梅戏请回娘家”,在黄冈设立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连生介绍,“把黄梅戏请回娘家”绝不是为了藏之深闺人不识,而是为了弘扬具有湖北特色的艺术之花,而且不是昙花一现,是万紫千红。

  要将黄梅戏真正“请回娘家”,一要有人,二要有戏。

  湖北黄梅戏的奠基人之一、年过七旬的著名导演余笑予回忆:当初,为培养本地的黄梅戏人才,黄冈市“招兵买马”引进演员;把黄冈地区的大部分楚剧、汉剧团改为黄梅戏剧团;成立了黄冈艺校,专门为各黄梅戏剧团培养输送人才。

  另外,作为“重头戏”,湖北省文化厅与黄冈市每三年举办一次黄梅戏艺术节。每届黄梅戏艺术节都是一个造星的大舞台。通过这个平台的锻炼和发掘,黄冈涌现出一大批有潜质的年轻演员以及编剧、作曲、导演和舞美人才,为故乡黄梅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策扶持、市场开发、体制创新,成为湖北改善黄梅戏生存环境、实现发展振兴的三大要素。黄冈市坚持打造黄梅戏品牌,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共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说,要“唱响黄梅戏,打造文化牌,提高知名度”,使黄梅戏成为黄冈最闪亮的城市名片、最显著的文化标识。

  近年来,黄冈市委、市政府切实解决各剧院(团)的实际困难,为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每年增加拨款170万元,改善黄冈艺校办学条件,成立剧本创作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人才队伍建设和剧目生产。

  今年,黄冈市还正式立项,决定投资1.2亿元在风景秀丽的遗爱湖公园旁建一座现代化的中国黄梅戏大剧院,将打造黄梅戏艺术的最高殿堂。

  演出是戏曲生存、发展的基础。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一成立,就在保留黄梅戏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在编导、表演、声腔、音乐、舞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艺术创新。近3年来,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坚持走艺术市场化道路,邀请名角吴琼加盟演出,扩大影响力和广告效应;用剧场冠名、创作演出宣传企业品牌的节目及晚会等形式与企业联姻。

  改革激活艺术生产力。黄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新华对记者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推行“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制度。同时,大批引进人才,形成“鲶鱼效应”,演出队伍面貌焕然一新;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先后进行了五次改革,从推行承包经营模式、改革剧院建制,到人与戏双向改革,逐步破解体制难题;英山、蕲春、罗田、武穴等黄梅戏剧团也纷纷进行体制改革。



3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