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西游记》挑战视觉极限

第四幕 火焰山-火兵

    火焰山,一片火光的舞台上,演员借助蹦床飞过舞台,在翻腾中穿过铁圈;盘丝洞,被蜘蛛精挟持的唐僧单手悬空翻转;女儿国,身缠红绸的宫娥从近十米的舞台上空侧身滑下,飘逸灵动……3月18日和19日,曾获文华大奖的广州杂技团代表作大型杂技剧《西游记》,将在世纪剧院进行展演。

  作为国内首部中国题材杂技剧,《西游记》的诞生曾给国内杂技界带来很大震动。2006年,广州要承办全国首届歌舞杂技主题晚会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作为东道主的广州市文化局决定推出重头戏,用杂技来演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以杂技的形式将这个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搬上舞台,是一个大胆创举;把杂技与戏剧相结合,也是我国杂技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西游记》中的打斗场面和奇幻情景,正是高难惊险的杂技所擅长的。此次演出的杂技剧,其剧情从原著中最经典的章节入手,以《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女儿国·盘丝洞》、《火焰山》四幕加上《尾声》,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为表现《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遭遇的种种磨难与考验,展现惊心动魄的神鬼传奇,该剧在技巧内容、表演形式、道具制作、音乐服装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突破。师徒四人在西行途中每闯一关,都有一组高难杂技技巧作为表演的核心。为此杂技团精选了一批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奖的节目作为主干,并根据剧情需要进行了重新组合和创新。广州杂技团的拿手好戏荡爬杆、技巧造型、抖空竹、抖杠,蹦床钻圈等节目,都巧妙地与故事实现了串接。

  在演出现场,目不暇接的精彩场面将挑战观众的视觉极限,如“盘丝洞”和“火焰山”中,前者借助大红绸带表演高空旋转吊人动作,色彩绚丽,形体优美;后者则通过杂技“蹦床钻圈”,表现出牛魔王与孙悟空的较量,十多个演员在高低蹦床上腾挪跳跃,将大战场面表现得大气恢宏。

“没想到杂技真的能把故事讲好!”《西游记》亮相时,很多杂技人都如此感叹。除了广州杂技团的技术保障外,该剧幕后的三驾马车导演陈维亚、编剧冯双白和作曲徐沛东,为提升《西游记》的艺术水平发挥了关键作用。另外,京、沪、穗等地从事编导、舞美、灯光、编曲等方面的多位艺术精英,也都加盟到该剧的创作中来。

  《西游记》诞生几年来,不仅将所有杂技界的奖项都揽入怀中,还获得了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奖、并成为2007至2008年度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广州杂技团团长曹建平称,接下来《西游记》还将走向国际市场,他表示:“我们不缺杂技人才,太缺懂得推广营销的人,所以向外走的步伐才会这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