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纽约人在北京》将发行 王起明终回北京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里的经典台词,至今还在流传。

  20年前,这部电视剧播得正火的时候,小说作者曹桂林正在纽约忙着经营他的毛衣厂。如今,曹桂林已67岁,他的生活平静了许多,内心的波澜却依然不减。他又续写起了王起明的故事,但是这一次,北京人变成了纽约人。

  本周,这本名为《纽约人在北京》的新作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发。王起明终于回家了。

  “回到北京是真踏实了”

  和书中的王起明一样,北京人曹桂林早已加入美国籍,成了纽约人。不过,每年春秋两季,他一定会待在北京,住在位于郊区的别墅里养鸟、侍弄小狗。这就像他在新书《纽约人在北京》中所说,回到北京是真踏实了。

  曹桂林是王起明的原型,他小时候在复兴门一带的奋斗小学上学,又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生活、学习没出方圆一里地,后来却一拔脚去了纽约。1980年刚到纽约的时候,曹桂林傻眼了,他一个月能赚1000美元,比在国内时42.5元的工资多了两百多倍。但在美国生活了10年后,面对女儿的反叛,他再也憋不住了,“文革”时连一篇大字报都没写过的他,竟写了一部近20万字的小说《北京人在纽约》。“那部书,女儿的反叛才是主题,婚外情的分量并不大。”20年后,他澄清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误会。

没有人想到,《北京人在纽约》获得巨大成功之后,曹桂林却沉淀了整整二十年,才写出该书的续篇。他这样描述自己再拿起笔的初衷:“我在美国待了34年,没什么人写美国华人的精英阶层,但我想写。”这部新作,写的是王起明和两位发小儿的生活轨迹,书中的王起明回到北京发展事业;一个发小儿在美国艰辛奋斗成了教授,却远走天国;另一个发小儿坚守北京,事业一派红火。细细品味,时代的变迁、世事沧桑尽在其中。

  变化了的还有这两本书各自不同的命运。20年前,《北京人在纽约》卖了100万册;20年后,《纽约人在北京》的首印量却只有3万册。对此,曹桂林却毫不在乎,“我不是专业作家,不能指着这字吃饭呀。”

  “砸得我疼了,我才写”

  “不是让我写我就写,这回是真有事儿砸着我了,砸得我疼了,我才写。”在美国待了34年,曹桂林的北京爷们本色没改。

  书中王起明的发小儿成太坤,其原型也是曹桂林的发小儿。他一门心思从北京到美国发展,好不容易当上了美国大学教授,妻子美丽善良,女儿乖巧可人,一切看起来都令人羡慕。突然有一天,过惯了美式节俭日子的教授拿出一笔预算,想圆妻子穿婚纱的梦想,在夏威夷补办一场婚礼。为了省下120美元,教授买了红眼航班的机票。夫妇俩深夜驾车赶往机场时,却因汽车打滑,翻到了水沟里,二人双双殒命。听闻朋友离去的消息时,曹桂林人整个蒙了,“那半年,我吃不下东西,老想着他那张脸,他是那么老老实实的一个北京人。”

  这一次,曹桂林又憋不住了。“国内的人懵懵懂懂想去美国,回来的人也不说实话。什么教授舍弃了洋房汽车、优厚待遇回到了中国,全错!假的!” 他愤怒地说。

 “我是冷眼旁观美国主流社会,反正也没人管我,我不吐不快。”曹桂林说,他在书中算了笔账——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找工作相当艰难,头一年能挣四五万美元就不错了,熬到头顶多挣十几万美元,这笔钱还要交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税。因为经济拮据,有的教授从来就没进过理发馆。“物质上的难还好说,更难的是他们精神上的拧巴和粉碎。精英们好面子不愿意说这些,我替他们说。”曹桂林说。

  曹桂林写这本书,当年王起明的扮演者姜文也跟着起哄。早在2001年时,姜文就出主意说,“再写个《王起明回北京》得了。”曹桂林心里没谱儿,“80后、90后谁认识王起明呀。”可姜文坚持说,就这个。曹桂林果真听了姜文的建议,也琢磨起了王起明的故事,最终他把生活中经历的故事,真实地“搬”到了纸面上。《北京人在纽约》的导演郑晓龙看过了这本新书,他的评价是:“书里的人我都认识,都有原型。”

  “没有煎熬就别写小说”

  “这本书我2009年在美国动笔,2012年3月在北京完成。”说起写作过程,曹桂林一脸阳光灿烂,“写得挺顺畅,不耽误打高尔夫,不耽误旅游。”这个时候,他还特意亮了亮晒得黧黑的胳膊,还有他强壮的肌肉。

  可他的夫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声乐教授叶英的话却截然相反。据她透露,写这本书时,曹桂林每天从早上五点写到下午一点才罢手。她说自己很崇拜曹桂林这种表面不靠谱、内里却很严肃的风格。听说夫人戳穿了自己的大话,曹桂林这才老实交代:“没有煎熬就别写小说,写小说是个特危险的事儿,这黑洞钻进去就很难钻出来。

 《纽约人在北京》写完半年后,曹桂林才缓过神儿来。回想写作的那几年,他真是在跟自己较劲,“我把自己封闭起来,连自己都不认识了,也不怎么和叶英交流。”曹桂林说,叶英教西方歌剧,那里面的男女主角都不满20岁,不是谈情就是说爱,他书里没有这种人物。

  而叶英还记得,在饭桌上碰到丈夫时,他脸上的泪痕还没干,曹桂林说,“有几天,我写到为大学教授成太坤收尸那段特难受,胃里常常往外漾东西。”

  在美国待了多年,曹桂林不改地道的北京话,他书里的人物也说北京话。他说:“我是想把北京的魂儿给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