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贾平凹苏童等亮相香港书展:停停脚步 买几本书

      “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商聚在一起,总有一个共同的话题:我们那里的年轻人不爱读书,怎么办?”在香港书展期间举行的国际出版论坛上,上海果麦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路金波以这样一句话做开场白。

  20日,第二十五届香港书展进入第五天,市民和游客的购书热情进一步释放。会议展览中心,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作家讲座上座无虚席的盛况,似乎与路金波“年轻人不爱读书”的观点背道而驰。

  让数据来说话。香港“新阅会”文化平台今年5月随机电话访问1000名15岁或以上的香港居民。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有阅读习惯的约占四成,六成人没有阅读习惯。受访者平均每周阅读1.3小时,平均每人过去半年阅读1.7本书。

  天地图书出版顾问颜纯钩从1990年开始见证了香港书展的25年历程。“天地图书多年来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出版通俗流行读物,也出版具有一定水平的文艺作品。但近几年来,两条腿越来越不平衡,开始瘸腿了。”颜纯钩说。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内地思想解放,天地图书出版了一系列内地作家作品集“天地文丛”,介绍了一大批诸如张炜、王蒙、贾平凹、苏童、王安忆、张洁等作家给香港读者。

  颜纯钩介绍说,出版书籍的篇幅也因为市场需求在一步步压缩。以前只要是好的文学作品,一本书25万字到30万字很正常;现在若有作者投稿超过15万字,一般出版社会直接退稿。“市场接受不了这样的篇幅。现在畅销小说一般为6万—10万字”。

  然而,在不少出版商看来,本次书展还是释放出一些充满“正能量”的积极信号。

  在书展上举办的两岸三地重量级华文作家如白先勇、许鞍华、倪匡、李敖父子等讲座上,几乎出现了场场爆满的盛况。

  白先勇的讲座开始前一个小时,演讲厅前就排起了长龙;严歌苓、许鞍华的讲座在网上一放开预约就立刻被订满。主办方不得不将讲座地点更改至能容纳千人的最大演讲厅。

  植根香港已100年的商务印书馆似乎在市场需求和文化传承中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从书展开始第一天到现在,联合出版集团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香港指南》。这本由香港考古学家陈公哲在1938年撰写的指南,包括了当年的香港广告,旧照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引发读者热捧。在排行榜前十名中,至少有三本与香港本土题材相关。

  商务印书馆市场营销部副经理莫逸风说,商务印书馆始终秉承着“启智”和“教育”的宗旨。针对现在的市场需求,我们就抓住年轻人热爱的本土题材,系统梳理香港本土文化脉络,从这个角度去引导读者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

  文化名人的号召力、雅俗兼容的图书种类、打折兼促销的定价策略,催生了每年7月香港阅读的“嘉年华”。莫逸风说,每次到了书展季,香港人就会停一停脚步,买几本书,听几场讲座。“这对于快节奏的香港至少是一种提醒,我相信香港的阅读风气一定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