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一行书的迷案

前不久,我在上海书城签售《楷书王羲之兰亭叙字帖》。场面热烈,出乎意料,王羲之《兰亭序》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可见一斑。然而,围绕《兰亭序》发生的故事大家未必都了解。
    
    《兰亭序》又称兰亭叙、兰亭记、兰亭诗序、曲水序等十余个名称,是王羲之为好友聚会举行修禊活动,吟诗抒怀编纂成册所作的一篇序言。集记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墨迹清朗俊逸、行云流水,改变了魏晋质朴缓拙的书风,创建了妍美流便的新体,被后人奉为“天下第一行书”。因其文采优美别致,又被作为晋代三大散文之一,收入《古文观止》。王羲之辞世后,《兰亭序》连续传付至第7代孙智永手中,智永无子,传给弟子辩才。
    
    唐太宗李世民极喜《兰亭序》,便命监察御史肖翼施计骗得,日夜苦练,心摹手追,书艺大进。他还令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等分别临摹传承于世并奖励众臣官。传说李世民卒后遵其遗嘱将《兰亭序》入葬昭陵,后来发现入葬的是摹本,真迹不知去向。有说入葬时被人调包;有说李世民所得本来就是智永的临摹本,真迹未出辩才之手;有说《兰亭序》真迹已失于战乱;有说《兰亭序》可能还在尚未被挖掘的唐陵之中;有说《兰亭序》入葬昭陵本身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总之传说纷纭,扑朔迷离,遂成中国一大迷案。
    
    清末李文田等人曾对《兰亭序》的真伪提出怀疑,认为是后人的“移花接木”。1965年以郭沫若为首的学者又以出土的晋代王氏家族墓志文字均为隶意,与《兰亭序》书风迥异等为据,考证认为《兰亭序》为智永依据《临河序》文为蓝本的伪托,既不是王羲之原文,也不是王羲之真迹摹本。郭文发表后,引起一片惊讶。以高二适为首的学者以同时期的书体不一定完全相同,书圣王羲之会书诸体为由,引据大量实例撰文予以反驳。历史上对《兰亭序》研究考证也一直未断,著述颇多,有《兰亭考》、《兰亭辨考》、《禊帖源流考》等等。孰是孰非,各抒己见,一直未有定论。但大多数学者对《兰亭序》为王羲之所书坚信无疑。
    
    笔者将《兰亭序》写成楷书字帖时,为了准确无误,翻阅资料,发现上海古籍版《古文观止》等书将《兰亭序》传本中“悟言一室”中的“悟”;“怏然自得”中的“怏”;“既惓”中的“惓”;“以为陈迹”中的“以”,分别改释成“晤、快、倦、已”,不知何故?不少书家写成楷作时亦然。但也有书家、学者撰文说王羲之《兰亭序》原文是对的,后人释错了。究竟《古文观止》错了,还是王羲之错了,抑或智永错了?从字义上看又不属通假和异体之别,让人迷惑。
    
    因《兰亭序》为即兴之作,出之随意萧散,多有涂改,初识者由于眼光不足,往往不得其妙,须细细研读,慢慢品味,久则方能悟其玄奥机趣。

周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