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一篇 | 下一篇

94岁红军杨德千:老党员当好创新理论宣传员

人物小传 杨德千,山西清徐人,1915年2月出生,1936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军决死二纵队四团指导员、教导员,晋绥军区八分区三大队副政委,防化兵研究院政治部副主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政委等职。1982年10月,在副军职岗位上离休。参加过百团大战、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等。1944年,被晋绥军区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二等功1次。离休后,两次被总政表彰为“先进离退休老干部”,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8年,被总政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

    70年前,他和战友们趴在帐篷里的石头上,点着油灯,一字一句抄写毛主席的《论持久战》。70年后,他半躺在病床上,右手打着点滴,左手拿着放大镜,阅读党的十七大报告,给医护人员做解释。

    这就是老红军杨德千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留影。这位年已94岁的老革命,几十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学习党的理论一刻也没有放松。即使在年事已高、离职休养的情况下,仍然自觉地学习、宣传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书写着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本色人生。

      “老同志要保持活力,首先思想不能生锈”

    今年春节前夕,北京军区装备部干休所党组织收到杨德千递交的一份6000字的“年终自我小结”。

    “2008年大事多,感悟深,激情起。”杨德千在小结中,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写到奥运会、残奥会精彩无限,“神七”飞天扬眉吐气,两岸交流跨越历史;再写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收获……

    向组织递交“年终自我小结”,是杨德千离休后一直坚持的一个习惯,也是他学习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一个有效方法。

    1982年10月,杨德千作为副军职离休干部刚住进干休所时,家人为他制定了养生计划,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每天坚持理论学习不少于5个小时,还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天天有个小目标,天天有个新希望,天天有点小进步。

    有的老干部不理解:“你已经不在领导岗位上了,天天学理论还有啥用?”每当此时,杨德千都会操着一口浓重的山西口音回答:“一名共产党员既有生理生命,又有政治生命,政治生命是本。老同志要保持活力,首先思想不能生锈。”

    近年来,杨德千先后写了40多本理论学习笔记和体会文章,累计40余万字。

    对学习党的理论的重要性,杨德千在战争年代就有了深刻认识。

    1938年3月,担任新军决死二纵队四团三连指导员的杨德千,奉命带领部队前往山西中部执行破袭同蒲铁路、阻碍日军增兵山东台儿庄的任务。7天后,杨德千返回部队驻地时,发现在后方留守的连队司务长任凡发展了20多名老百姓当游击队员,还将连队的军服、留守病号的枪支发给他们使用。

    当时,杨德千和连队许多人认为任凡违反了纪律,要求给他处分,并把处理意见上报给纵队。没想到,纵队司令员韩钧听说此事后,不仅没同意处分任凡,还对他提出表扬,说他的做法符合中央“积极壮大革命武装”的新理论。

    这件事对杨德千触动很深: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就把握不住革命的方向。

    当时,不少人对抗日战争的前景感到迷茫,杨德千和战友们也常常议论,战争是很快打胜还是要失败。这时候,纵队领导要求他们组织官兵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全纵队只有一本书,杨德千便和几名有文化的战友将书分成几部分,点着油灯,趴在石头上,分别抄写。一边抄一边想,杨德千觉得心里越来越亮堂。他主动向战友们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官兵的急躁情绪、悲观情绪一扫而光,部队士气迅速高涨起来。

    时光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德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但他总是想方设法克服。眼睛花了,他买来放大镜读书看报;听力下降,他戴上助听器看新闻、听报告;重病住院耽误了听课,他就让工作人员借来材料朗读,病愈后及时补记笔记;记忆力减退,他自制“口袋书”,把书、报上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记在上面,不时拿出来翻看、思索,把重要思想、自己创作的诗词,用毛笔写成书法字画,张贴在墙上,经常学记吟诵。

    胡主席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后,杨德千觉得很有针对性,牢记在心约束自己。在干休所全体官兵、老干部大会上,当他一字不差地背诵出原文,讲完自己的学习心得后,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党员党员,有责任当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员”

    今年初,杨德千唯一的孙子京京即将结婚。他想了又想,决定送给孙子3件礼物:一封亲笔信、一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1000元钱。

    杨德千在信中除了表达由衷的祝福,还特意叮嘱孙子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掌握中央精神。他写道:“给你们带去当前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几份材料。你们是搞经济工作的,知道了中央的精神,你们的工作就有了方向,就有了重点和力量。”

    有的邻居得知这件事后,和杨德千开玩笑:“孙子结婚你才给1000块,太少了!”杨德千笑笑:“1000元虽少,但传递着一种价值观。”

    提起这件事,京京说:“我是在这样的价值观教育中长大的。”

    京京刚上中学,杨德千就要求京京写入团申请书。他拉着孙子的手说:“五一前,你把入团申请书交上去。团组织和老师看你要求进步,就会对你及时进行帮助。”他还送给京京一本“疑难问题笔记本”,让京京记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几天后,京京打电话说,已经递交了入团申请书。杨德千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在七一党的生日前,学校能批准你入团,那就太好了。因为这一天,香港回归祖国,洗刷了百年国耻,祖国强大了,逢此盛世,你能入团多么有意义呀!”

    杨德千的外孙女到加拿大留学临行前,杨德千专门从驻地山上挖了一包泥土让她带在身边,嘱咐她置身异国当自爱,不要忘了国和家。不久前,外孙女回国探亲,杨德千特意买了一本十七大报告单行本和辅导材料送给她,叮嘱她认真学习。

    杨德千是位老红军,按照级别,他身边配有公务员和驾驶员。这些年,先后有20多位战士在他身边工作过。无论谁在他身边,他总是说一句老话:“家里的活可以少干,但你们的学习必须抓紧。”

    为帮助身边工作人员搞好学习,杨德千给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布置作业,还经常进行小测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杨德千家里的几本经典书籍,已经被翻看得发黄。这是他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必读的书。

    在杨德千身边工作过的战士,先后有21人入党或被评为优秀士兵,有的考上了军校,有9人退伍后进了党政机关,成为社会有用之材。

    几十年来,杨德千坚持为官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逢重要节日或重大政策出台,都要为官兵作辅导、谈体会。每到老兵退伍,杨德千都要把老战士请到家里吃顿饭,送一本《退伍就业指南》,鼓励他们退伍不褪色;所里每次发展新党员,他都为新党员上一堂党课,讲如何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杨德千一直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在家坚持读报,外出留心观察。社会上的大事小情,他都认真琢磨研究。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他都会在理论上找答案。诸如“如何正确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等热点问题,他先在理论上弄清,然后有机会就讲给大家听。听过的人都说,他讲得在理。

“党员党员,有责任当好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员”。杨德千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驻地学校和居委会纷纷邀请他担任校外辅导员和理论顾问,附近部队、机关、社区、企业也经常请他作报告。他乐此不疲,只要时间和身体允许,都答应下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杨德千主动到北京市石景山区先锋小学,结合自身经历为小学生上光荣传统教育课。今年初,胡主席提出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后,他又先学一步,主动为干休所官兵讲解辅导。

  “越是老党员,越要保晚节做表率”

    “死后遗体供科研用,有用的器官摘去,剩下的火化,骨灰不保留,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一切从简,不给组织添麻烦。”这是杨德千上交给干休所党委保存的遗嘱。

    讲起这份遗嘱,杨德千说:“对党的创新理论,我们要学好更要做好,越是老党员,越要保晚节做表率。”

    一次聊天时,杨德千发现一些群众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意见较大。回家后,他奋笔疾书:“只因我无回天力,世风不淳心如焚。牢记我是老党员,两袖清风拂灰尘。”有的老同志看了以后说:“你写这些也没用。”杨德千说:“有用!我管不了别人管自己,管不了外面管身边。”为了勉励自己,他还写下一幅条幅挂在家中:“功劳资本摆不得,个人恩怨记不得,吃喝玩乐沾不得。”

    杨德千戎马一生,在部队担任领导职务时间长,许多当年的战友或部下后来走上了高级领导岗位,但他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关系为个人办私事。有一年,杨德千的侄孙女要报名参军,但文化程度不符合要求。家人请杨德千出面找有关领导说情,他语气坚定地回答:“这种事我不会办。”

    那年,杨德千的老母亲去世了,两个兄弟想好好办一办丧事。杨德千得知后说:“对老人要厚养薄葬,大操大办不仅不长面子,还会让党的形象丢面子!”结果,老人的葬礼一没搭台唱戏,二没披麻戴孝,三没诵经烧纸,移风易俗办得很简单。事后,许多村民说:还是老红军觉悟高!

    杨德千的生活十分俭朴,平时舍不得买一件贵重衣物,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饭。节省下来的钱,大都被他投入公益事业、扶贫帮困上。

    2003年,家住山西省兴县孟家坪乡山头村的女孩樊旭芳,因父亲身患重病,家里欠下几万元的债,面临失学的困境。杨德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很快给她寄去500元钱,并写信鼓励她:“孩子,面对困难一定要坚强,一定不要放弃学习。现在只有抓紧时间多学些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回报社会。你尽管安心上学用功读书,你上到什么时候,我就资助到什么时候。”

    不久前,在华北科技学院就读的樊旭芳,报名参加村官考试,准备毕业后回故乡当一名村官,用学到的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她在给杨德千的信中写道:“我会把您给予我的这份爱继续传下去,将来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从1992年到现在,杨德千先后拿出1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写鼓励信数百封。目前,他资助的36名学生中,已有8人考上大学,有的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去年,山头村党支部书记樊鹏程千里迢迢赶到北京,代表村里受捐助的8名学生,把写着“希望工程的楷模”、“情系山里娃”两面锦旗送给杨德千。杨德千诚恳地说:“今后你们不要来看我,从老家到北京路费很贵。孩子们能够把书念好,把人生道路走好,我就很高兴了。”

    杨德千每天收听收看新闻,得知国家开展公益事业,进行抢险救灾,他都积极捐助。

    2008年春节前,杨德千听说装备部开展向南方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捐款的消息,在公务员搀扶下,拄着拐杖第一个来到捐款地点,亲手将1000元钱放进捐款箱。

    去年5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因骨折住院治疗的杨德千,特意请人代他为灾区人民捐款1500元……

    提起这些事,杨德千说:“把钱用于公益事业,既有益于人民,又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心里踏实高兴。”许多群众说,他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共产党员。

      奉献的人生最精彩

  什么样的人生有价值?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回答。

    自觉坚持学习、宣传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永葆本色,奉献社会,这是老红军杨德千以实际行动做出的回答,也应该是每一名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应该选择的答案。

    当今时代,各种社会思潮涌动,多元价值观激荡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面对众多选择、众多诱惑,杨德千始终牢记我党我军性质宗旨,以实际行动书写一名老红军、老党员、老干部的本色人生。他的事迹感人至深,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每名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立身做人的指南。我们只有像杨德千一样认真学习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正确确立行为选择的根本导向和依据,才能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都不为欲所诱,不为物所累,不为名所惑,不为利所迷,才能有效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确保个人的健康成长,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人生更有价值。 (郭建跃 周奔 李竞 罗路云)


周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