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一篇 | 下一篇

汉字的趣味和演化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笔一故事,一画一世界,说的就是汉字的博大精深,它能给人带来思考的乐趣。可最近,汉字引起公众讨论。原因就是文字专家计划要给44个汉字“整容”,44个汉字的撇、捺等笔画要做微调。这一方案正在征求百姓意见。正因为这件事,汉字在近日成了关注的焦点,本期《快读》借汉字“整容”事件,来讲讲汉字的传统文化趣味和时代信息。

这几天,如果上网在搜索栏里敲上“汉字”两个字搜索一下,哗啦哗啦出来一大堆关于汉字的新闻,几乎都是针对《通用汉字规范表》征求意见这一事件的。一向好说话的网友这次也不知是怎么了,对于要给44个常用字动手术这回事几乎是清一色高举“反对”大旗。

  《通用汉字规范表》征求意见到8月30日截止,不知道专家们最后要如何定夺,要“整容”的44个汉字命运如何也还是未知数。

  但汉字的昨天却很清晰,汉字从传说中炎黄时期仓颉造字开始一路走来。目前,关于仓颉造字及文字起源于结绳或八卦的传说,有些专家认为都是不可靠的。因为最初的文字不可能出自一个人之手,而是众人的创造。汉字的绝大多数文字起源于图画,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多数是动物,这是文字的前驱。经过很长的时期,这个时候,有人画出一只老虎,任何见了都会叫“虎”,有了图画,加上统一的语言,逐渐就有了文字。

  还有一种说法是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但很多专家并不认同,因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了,文字一开始不可能成熟,要经过很长时间演变,所以专家认为时间应该再往前推算至少一千年。

  ■汉字研究外国人也来凑热闹

  “一笔一故事,一画一世界”,汉字的奥妙吸引了很多人来研究它。仅仅近几年出版的汉字作品就有十几种。左民安的《细说汉字》,从汉字源头谈起,说明它们是如何由甲骨文、金文向小篆、楷书、简化字演变的,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内在关系等等。看了左民安的《细说汉字》,就能体会出某些字的妙处。例如开门的“开”,演变到小篆后,是“门”内加一个“开”,这时候的“开”是两个并排的类似“十”字,在汉字中表示手,用双手来开门,是为“開 ”,十分形象。例如古代的“行”,相当于现在的“走”;古代的“走”,相当于现在的“跑”。“沐浴”在今天是一个词,在古代却是两个词,“沐”是洗头,“浴”是洗澡。凡此种种,书中均有精彩的说文解示。

  除了《细说汉字》,有学术份量的关于汉字的著作如下,唐兰的《中国文字学》、陈梦家的《中国文字学》、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葛兆光的《汉字的魔方》、陈炜湛的《古文字趣谈》,而曲黎敏的《从字到人:养生篇》、徐文兵的《字里藏医》等书,则是从汉字谈医学和养生,角度新颖,颇受读者关注。

  在这里尤其需要介绍的是瑞典学者林西莉耗时8年创作的《汉字王国》。她在中国时研究汉字,写出了这本书,因此获得奥古斯特文学奖(瑞典国内最高文学奖)。

  《汉字王国》的最大特色在于林西莉结合考古发现,用自己的经历、图片和知识,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比如,她在讲述“女”字时,将其和“母”字联系在一起。林西莉通过考证发现,如今人们无论如何看不出“女”字与“母”字有什么共同之处,但是起初它们几乎是相同的。两个字都表示一个人跪在地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原来,简简单单的汉字中蕴藏着如此多中国市井小民的生活文化和古老中国的历史传承。

  除了瑞典人林西莉,杨志成和藤枝晃是另外两个钻研汉字的外国人,前者是美籍华裔,后者是日本学者。他们都沉浸在汉字的研究中,杨志成主攻用图画书图解汉字,而藤枝晃的作品是《汉字的文化史》。

  ■“网络”汉字“pia”造字成“皮+夹”

  小沈阳的段子“pia,pia”很有感染力,大街小巷不时传来“pia,pia”的声音,可“pia”没有对应的汉字,没关系,网友给小沈阳的“pia”造出了字,由“皮+夹”组合而成,读音为“pia”。网友造出的字还有很多,至于这些字,100年以后还会不会被这样频繁使用,那只有时间知道答案了。

  还有一些字,虽然都是熟悉的汉字,但是他们组合在一起,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似乎“90后”有独特功夫能熟练应用,这种文字被称为“火星文”。“火星文”这个词据说有一个源头,就是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中,对脑袋奇大的赵薇说了句很经典的台词:“你还是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险滴。”后来,大家就把“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称为火星文。低阶火星语举例:99,3q姑力i,偶会+U!翻译成口语的意思就是,“舅舅,谢谢你鼓励我,我会加油!”读者们,你看懂了吗?  记者 秦绪芳


周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