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一篇 | 下一篇

钟灵毓秀之地 自然人文荟萃 富阳籍的书法家名人辈出

钟灵毓秀之地,自然人文荟萃,富阳籍的书法家自然也是名人辈出。

唐人注《述书赋》两卷,首见张彦远辑编《法书要录》卷五、卷六,记述上古至唐肃宗乾元年间凡十三代近200多位书法家和相关人物。这其中,就有两位被明确记述为“富阳人”的重要人物:一位是南朝梁代的著名书画鉴定家满鶱,一位是初唐时代的著名草书家、书论家孙过庭。

满鶱(生卒年不详),传世文献多作“满骞”。曾官“句章令”(会稽郡句章县治在今浙江宁波鄞江镇),南朝梁代内府负责书画鉴定的重要人物,或由梁入陈仍行其职。《述书赋》卷下记:“押署缝尾,则僧权似长松挂剑,满骞如盘石卧虎。”句下注:“徐僧权,中山人。满骞,富阳人。”唐人徐浩《古迹记》、韦述《叙书录》(《开元记》)、卢元卿《法书录》、韦续《墨薮》卷二《唐朝书法第二十一》、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叙自古跋尾押署》和宋人王溥《唐会要》卷三五《书法》、欧阳修等纂《新唐书·艺文志》卷一等,均有记载,可见其所题押署在唐时并非鲜见。其押署书迹,被认为“如盘石卧虎”,历代无异议。

另一位书法大家孙过庭(约646—690)活动于唐高宗、则天武后朝(垂拱),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书论家与草书家之一。《述书赋》卷下注云:“孙过庭,字虔礼,富阳人,右卫胄曹参军。”传世《书谱》(《书谱序》)为中国书法史显赫巨迹,墨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署曰“吴郡孙过庭撰……垂拱三年写记”。

比较复杂的是孙过庭的身世与籍贯问题。因新旧两《唐书》无传,孙过庭事迹史料无见。两宋以前,除了《书谱》本身的信息和《述书赋》并注以外,张怀瓘《书断》、吕总《续书评》,韦续《墨薮》、朱长文《续书断》、米芾《书史》《宝章待访录》、宋内府《宣和书谱》、岳珂《宝真斋法书赞》等偶有涉记,但名字、籍贯互有出入,生卒年则无考。我们认为,以《书谱》自署“吴郡孙过庭撰”为主要依据,孙过庭“字虔礼”之说更合著述署名之例。富阳(富春)自东汉至南朝宋、齐时代多为吴郡属县,富春孙氏汉末年以来即为望族,故“吴郡”为郡望,《述书赋》所称“富阳”为籍贯,而《书断》所称“陈留”(河南开封)为寄籍。因此,《述书赋》所注“孙过庭,字虔礼,富阳人”是最为符合历史的说法。

韦续《墨薮》卷一《书品优劣第三》列“草书十二人”,以张旭为第一,孙过庭为第二,并认为孙过庭草书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在宋代,孙过庭得到米芾和宋高宗等人的高度推扬,从此,他作为王羲之书法的主要衣钵传承者的地位得到确立。

谈论富阳书法,董氏父子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董邦达(1696—1769),字孚存,又字非闻,号东山,雍正十一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卒葬富阳新桐乡包家淇村,乾隆帝赐墓碑,谥文恪。董诰(1740—1818),字西京,又字雅伦,号蔗林,一号柘林,邦达长子,乾隆二十八年金殿传胪,官至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以太子太保大学士致仕。卒葬于富阳新桐乡蛇浦村,谥文恭。父子二人,接续为乾隆、嘉庆二帝的文学侍从,内廷书画供奉长达七十余年,可谓是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书画家。

董氏父子的传世书迹大约有三百余种,这其中有较多数量是绘画作品的自跋和清内府珍藏法书名画的题跋。以法书题跋为例,乾隆以王羲之家族三帖贮藏“三希堂”中,曾命董邦达绘图以志,并命董邦达在《王珣伯远帖》卷尾余纸上作山水长卷,图后有董邦达隶书题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册,董邦达有题跋,董诰也曾三次奉敕敬书乾隆帝的御制诗跋。


21/212>
周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