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上一篇 | 下一篇

沪上高校首聘书法研究员 魅力"古文字"为书法复活

  创作与理论并举,沪上高校有了书法研究员―――复旦大学向海内外首批20位书法家及学者颁发聘书,他们成为复旦大学中国文人书法暨石鼓文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昨天,研究中心还同时成立青浦研究室,这里的曲水园石鼓阵重刻了2700多年前的古老文字,引发这些书法家的创作和研究热情,他们呼吁传扬中华古文字书艺。

  据介绍,书法作为中国及东亚特有的艺术形式,在国内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不过,大众书法的主要字体仍为“四体”,即“真、草、篆、隶”,尤以“真书”、“草书”之间的楷体、行体书法为重,而“篆书”、“隶书”则相对呈现小众之势。事实上,在秦篆、汉隶形成之前,中国就拥有悠久的先秦文字历史,从商代甲骨文到东西周时期的金文,都独具书法之美和文化价值。专家认为,只是由于它们不可能像行书、楷书那样应用于日常书写中,才在公众视野中渐被边缘化。

  在申城五大古园之一曲水园“石鼓文书艺苑”内,存有经过重刻的10面半人多高的大石鼓,这是目前除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馆藏外的唯一一处石鼓阵。作为“石刻之祖”,石鼓文是秦始皇“书同文”之前出现的中国最早石刻古文,它们以类似诗经的四言诗形式,被刻在10块鼓状的花岗岩上,至唐代才被发掘现身。复旦中文系博导、石鼓文研究中心负责人唐金海教授介绍,根据目前最为清晰可信的北宋原拓墨本,石鼓上共计六七百个独成一体的大篆文字,但可辨可解的字数不足三分之一,尚待进一步研究。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石鼓文研究和创作活动一直得以持续,唐宋两朝多位文豪如韩愈、苏东坡等做过大量研究,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取法石鼓文再创作,使其书法篆刻作品别具一格。

  而据了解,当前国内高等学府的古文字书法研究可谓冷门之冷门,此前国内仅北京一所师范大学拥有专门的书法研究专业。此次沪上高校首聘书法专业研究员中,既有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段成桂、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志高等国内专家,也有海外华人和日、韩、泰等国书法家丁兆麟、李振兴、太田丰年、王希清等。在昨天的曲水园书会中,多位特聘专家现场挥毫时都采用了古文字书法形式。专家认为,加强研究这些公元之前的中华古文字,可促进其发展出更新的书法艺术形式,也能推动中国古文字书法在海内外书法界和群众中传承光大。


周点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