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仄平仄句型归入联律的论析

    平平仄平仄句型做为常规诗律一种拗就的句型,它的语音结构和节奏都与常规律格发生了质的变化。正是由于这种质的变化,历代理论研究时不能将其熔入常规律格理论之中,又找不出新的理论依据与常规律格溶合,只得将其推进“一种特殊律格”的含糊类别里去了。下边就以平平仄平仄句型语音结构和节奏的适用性论析将其归入联格的可行性。

    一、平平仄平仄句型与常规律格声律结构和节奏的两点质的区别

    其一,平平仄平仄句型的声律结构,在音步的最重要的交替点上,也就是五言的二、四字位,七言的四、六字位变成了同声调,这就打破了在常规律格中紧邻的音节不允许同声调的定义(也就是二、四或四六音步同声犯忌的说法),也可以说是打破了律格的本质。这也就是历代诗律理论上无法解说清和不承认其是律诗正格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二,平平仄平仄句型的声律节奏也由二二一交替变成了二一一一交替,在音步交替的重点加快了节奏,也可比喻为将音乐的2/1节拍改变为4/1节拍。在律诗的八句中只有这一句的节拍与众不同,朗诵中一下就能感觉出来,故将其归入拗句。但古人在律诗的创作和朗诵中,由与千篇一律的流畅与顺口,难免产生一种“单调”感,故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加入了一种变化而打破了这种单调,反而在一路顺畅的吟诵中能起到提神,警觉和体会到另外一种声律美感。这就是为何历代不承认平平仄平仄句型是律诗正格而又相沿成习地使用的原因所在。

    二、平平仄平仄句型在联律中应用的可行性

    声律的发展变化是多姿多彩的,平平仄平仄句型能在几千年诗律中以不承认是正格而长期生存下来就是一个例证。平平仄平仄句型在诗律中因与众不谐而称为拗句,为了迅速回归到正格上来,常规诗律中平平仄平仄句型的对句还是以仄仄仄平平或平仄仄平平为正格。但在对联中,只有两句,不存在与其它句和谐的问题,所以也就取消了这种句型“拗”的对象,对句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仄仄平仄平是其正格。对联若只承袭诗律的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仄两种句型,因它们是一种语音结构和节奏,势必造成单调,也缩小了语意表达选择的空间,限制了中华语言文字词汇结构变化和遣词用句的可选性,失去了语言发展的竞争对比性,也就限制了语音的发展变化。平平仄平仄句型归入联格中,实际上就是将一种语音结构和节奏扩展为两种语音结构和节奏,它会使中华语言文学显得更多姿多彩,更易体现文学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所以说平平仄平仄句型在联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和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