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BMW中国文化之旅”绵竹年画后继有人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以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组成部分,2009“BMW中国文化之旅”将今年的重点线路放在了四川。由19辆宝马汽车组成的车队,集结了非遗专家、媒体记者、宝马爱心车主、经销商代表和宝马爱心员工共70余人。车队于6月10日自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出发,一路北上,沿途走访了绵竹、都江堰等重灾城市以及汶川、茂县等羌族聚居区,考察震区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现状,以期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公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绵竹年画后继有人

  “去年的大地震,使绵竹年画博物馆变成危房,最大的年画基地之一遵道镇被夷为平地,但是我们的100多个年画艺人没有一个伤亡。绵竹年画南北两派的传承人依然健在。”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胡光葵在绵竹孝德镇的射箭台村对记者说。谈到绵竹年画的未来,胡光葵说,“人在阵地在,只要大家努力,在3到5年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绵竹年画,一定会达到震前水平。”

来源:www.artxun.com

  在射箭台村的“绵竹民间年画坊”,记者与车队成员们一起见到了绵竹南派年画代表人物、九十高龄的陈兴才。老人精神很好,正在为一幅年画作品着色。陈兴才老人告诉记者,他现在仍然每天坚持作画。在他门下,已经有近百名学徒在年画产业上大显身手了。

  在另一间画室里,记者见到了陈兴才的孙子、28岁的陈刚。陈刚非常爽朗、健谈,对绵竹年画传承并发扬光大充满了信心。他告诉记者,18岁起,他就随爷爷学画,从小耳濡目染,上手很快。现在,他已经掌握了全套画门神的制作方法,包括刻版、印线条、彩绘,现已刻了50多张木版。

  羌族文化生生不息

  汶川县绵虒镇羌锋村,被誉为“西羌第一村”,“5·12”地震中,这个顺坡而建的河坝羌寨,房屋基本毁坏。村里标志性建筑,28米高的碉楼,顶端的5米已经倒塌,由费孝通题写的“西羌第一村”五个大字,也只剩下了一个“羌”字。

来源:www.artxun.com

  在一栋刚刚修缮完成的民居前,10余位身着蓝色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腰的妇女表演羌绣。记者注意到,一位年仅3岁多的羌族小妹妹也跟着大人有模有样地绣了起来,引来车队成员们的好奇目光。村支书王国福说,挑花刺绣是羌族妇女生活的一部分,几乎人人都会。看到此情此景,随团前来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一时感慨万千:“这些小姑娘们是羌族文化代代传承下去的希望!”

  茂县中学是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的捐助学校之一。在临时板房教室旁的操场上,国家级传承人肖永庆等艺术家演绎了羌笛、羊皮鼓舞、羌族多声部民歌和羌族萨朗舞等项目,并现场展示了羌族服饰、羌族刺绣等传统手工技艺的制作过程,茂县中学的同学们也用富有羌族特色的尔玛歌舞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展演活动即将结束时,祁庆富教授为羌族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课,同时,还给同学们布置了“发现身边的珍贵羌族文化”的作业。在即将到来的暑假中,同学们将对丰富文化遗产展开收集,用图片、文字、绘画、手工制作品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羌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悟,阐释自己对羌族文化未来传承和发展的认识。

来源:www.artxun.com

  一路向北 一路感动

  由成都出发,车队一路向北。

  在三星堆遗址,奇异诡谲的青铜器、流光溢彩的金杖、缀满图案的边璋,让队员们充分感受了这个“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长江文明之源”的厚重。

  在绵竹剑南春酒厂的发酵池边,队员们聆听了专家对古老的“泥窖固态纯粮发酵”酿造技艺的介绍。去年,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都江堰,队员们以敬畏的心,观察饱经沧桑的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如何解决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水量的问题。

  九寨沟县勿角乡英各村,是一个纯白马藏族村寨,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舞之乡”。在这里,队员们欣赏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的表演。

来源:www.artxun.com

  6月15日,车队进入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