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要有文化担当意识

文艺评论最原始的初衷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审美愉悦。但它作为文艺创作和文艺欣赏之间的纽带,当然要求肩负起倡扬优美健康的文艺风气的社会职责和艺术使命。因此,文艺评论应该具有文化担当意识。但市场经济背景下,文艺评论出现了一些变质的现象。以学院批评为例,论文发出来往往是为了完成研究指标,这种文艺评论的写作首先考虑的不是对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的独立品鉴和评判,自然不可能负起文化担当的重任。
  “文化担当”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与其泛泛而谈,不如每一个文艺评论家都从具体而微处做点切实的工作,比如高校从事文学教育的老师就应该以文学启蒙为己任。还有,就是我们要注意到当下文艺生产和消费方式,以及文艺评论参与到文艺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除了专业的研究人员以及文艺专业的学生,普通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已很少关注专业性的文艺评论期刊。事实上,“五四”新文学运动所建立起来的那种专业作家、批评家和文学史研究者对普通读者的权威性正在逐渐丧失,例如现在的学生,接触文艺作品并不依赖专业文艺评论的推介,而更多依赖豆瓣、当当、卓越等网站点击数据和普通阅读者的阅读感受来决定他们的选择。所以,今天的文艺评论,尤其要研究新媒介影响下的新的文艺生产方式。一定意义上,只有提高文艺评论的影响力,重建文艺评论和普通读者之间的联系,文艺评论才能真正肩负起文化担当的重任。(何 平 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