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糟蹋了秦腔又糟蹋了英语 关于用英语唱秦腔

    网友月色幽静在秦腔论坛说道:“所谓的英语秦腔,以为改成英语,外国人就能听懂了,就能喜欢了。我很不幸的听过一段英语秦腔,完全没法归韵,几乎每句都吃梆子,既糟蹋了秦腔,又糟蹋了英语”。

    关于英语秦腔,我想说两句。

    中国戏曲是与地方语音为基础的,离开了乡音,中国戏曲将皮之无存,更何谈发展。

   但是作为新生事物,我是理解并赞成创新的,小生在《梨园大擂台》期间,策划了首届陕西省大学生秦腔电视擂台赛,选手全部是在校大学生,这个英语秦腔《拾玉镯》在颁奖晚会上亮相,由本次大赛的第一名和第三名联合演出,立刻引起了现场大学生方阵的兴趣,精彩之处,笑声、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场面之火爆,至今难忘。当时的评委,也是杨升娟的恩师李爱琴老师,都对这个节目赞不绝口,她说这些大学生戏迷太可爱了,对秦腔的执着精神令我很感动,这个创新很有意思,我们以后秦腔出国的话都可以带上这个节目了。

   作为一种吸引眼球的方式,特别是吸引远离了传统文化多年的年轻人,这种创新无疑是可取的,这样让跨越千年历史的秦腔走进了年轻的大学生,我曾经因为这个在发表《首届陕西省大学生秦腔电视擂台赛综述》的时候,给文章取了一个副标题《当代大学生让古老的秦腔走向时尚》,尽管后来也有人说我的题目有些片面了,我也赞同他的一些想法,但是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如果秦腔永远只是农民艺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秦腔如何生存是个大问题。

    话分两头,我们想咋样唱秦腔都行,那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因为我们是戏迷,我们不拿纳税人一分钱,不好看再宣传也是会被历史淘汰,我们的行为伤害不到秦腔这颗大树。

    但对于专业演员,我是个人的观点是不赞成盲目创新的,试想想,30年来,大投入、大制作、大场面、大创新、甚至是大革命”的剧目我们排了多少?哪一个不是赔钱赚吆喝,哪一个得到了戏迷的认可。

    剧场连续演出一年,起初我也很兴奋,后来我冷静下来了,因为我的确不是戏迷,原因是当代没有多少真正能打动我到了戏曲剧目,我没有去看过几场演出,因为我不是戏迷,我问了身边的资深戏迷,他们也很少去剧场看戏,有人给送票,第一句还要问是谁的啥戏,也许和我一样,现在看戏成了一种负担,看戏时总觉的自己很沉重。

    秦腔,是传统文化,是国粹,专业演员们要查查字典了,啥叫传统,啥叫文化。看到一些演员在台上以耍弄京腔为本事,我心里很疼,恨不得上去把他舌头给拽直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真不知道将来谁会耽搁谁。

      我不是戏迷,但我关心秦腔,也关心我们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