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儿童剧演出如何打破档期瓶颈



   正如电影在情人节、国庆节、元旦等黄金档期扎堆上映一样,每到六一国际儿童节、寒暑假等孩子们的节假日,儿童剧演出市场就会来个大爆发,有众多民营院团和演出公司参与进来,演出剧目和场次激增,除此之外,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度也较往常有所提升,这在“六一”和暑假期间表现最为突出。
 通过票务网站的统计,今年“六一”前后一周的时间里,北京大大小小的剧场里就有近30场儿童剧目上演。作为儿童剧演出的“大户”,中国木偶剧院在5月15日至6月3日期间,就有《少年孔子》、《木偶奇遇记》、《喜羊羊与灰太狼》等12台剧目在各地轮番上演,演出场次总计达227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同样也安排了密集的演出,在5月26日至6月3日一周的时间里,在北京多个剧场上演了11台剧目、47场演出。进入暑假之后,儿童剧演出市场延续了“六一”的热闹景象,除了中国儿童戏剧节的演出剧目之外,各地的剧院也都有自己的儿童剧演出计划。由于剧目的集中上演,使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天津、辽宁等地的院团纷纷推出票价优惠活动来吸引小观众。
 儿童剧在“六一”和暑期扎堆演出,有市场推动的原因,也有儿童剧团自身的原因。中国木偶剧院副总经理李朋军介绍,剧目演出要具备3个要素:剧目、演出团体和场地。木偶剧院以及其他一些儿童专业院团有固定的演出场馆、专业的演出团队和多部优秀的剧目,所以能够实现常态演出,而很多民营院团没有自己固定的剧场,不具备常态演出的条件,因此需要选择演出档期。“儿童节和暑假是儿童最重要的两个节假日,也是儿童剧最受关注、有充分市场需求的时间段。从实现超额盈利目的的角度出发,各家院团使尽浑身解数,纷纷抢占暑期和‘六一’档自然在情理之中。”李朋军分析道。
 儿童剧应该纳入教育体系?
 在几个重要节假日之外,儿童剧市场显得冷清了许多。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表示,如果有不错的儿童剧目推出,愿意在休息日带孩子去看。不过,比起儿童剧,家长更愿意选择动漫电影或其他文娱项目。撇开儿童剧本身的艺术质量不谈,观看一部儿童剧的费用远远高于一部电影,在北京,儿童剧的票价一般在80元以上。另外,电影院分布在各大商城或社区,而儿童剧院却不多见,零星地分布在城市的几个角落,因此,看儿童剧比较耗时费力,这也是让家长觉得麻烦的一点。
 除此之外,时间被繁重的学业和各种兴趣爱好培训挤占,孩子们忙得无暇进剧院,而戏剧在提升孩子文化素质方面会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有专家提出将儿童剧的观赏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在上学期间培养孩子对戏剧的爱好和鉴赏能力。
 对此项提议,李朋军并不完全认同,他表示,如果能将戏剧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固然是对儿童剧的一种保护,是儿童剧从业者愿意看到的,不过,这并不利于儿童剧市场的良性发展。在他看来,纳入教育体系就意味着儿童剧和剧团又走回了体制改革之前的老路子。儿童剧需要和教育接轨,但是可以通过儿童剧演出进校园,或者学校组织学生到剧场观剧等形式。
 开发档期还需好剧目支撑
 据了解,我国有近4亿的少年儿童,巨大的潜在观众群使得儿童剧演出市场拥有广阔前景。如何将前景转变成市场,是儿童剧院、院团亟待解决的问题。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儿童剧院实现盈利的约有20%,剩下约80%处于亏损状态。
 有业界专家分析,巩固、开发儿童演出市场,首先要有优秀的儿童剧目作支撑,然后再开拓更多演出档期。相比庞大的目标观众群,仅“六一”和暑期两个档期显然无法满足演出市场的需求,也无法承载太多的演出。很多二、三线城市只有“六一”期间有儿童剧演出,错过了这个时间,孩子们想要看儿童剧就只能等待下一个“六一”了。
 但是,儿童剧目艺术质量参差不齐一直为大家所诟病。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表示,中国儿童剧内容与形式定位尴尬一直是软肋,很多孩子不愿意看儿童剧,却一直坚持看日本动漫,创作者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其中的原因。
 李朋军表示,从多年做儿童剧的经验来看,儿童剧的市场需求正在稳步提升。儿童剧的消费特点是,儿童没有独立消费能力,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这其实给儿童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优秀的儿童剧目推出,形不成良好的口碑,就很难吸引到观众。“木偶剧院能在儿童剧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它重视剧目的艺术质量。每年都会创排两到四部剧,经过市场检验、受观众欢迎的剧能够连续演出多年,《木偶奇遇记》演出场次就超过了千场。另外,多部自排剧目也是木偶剧院实现常态化演出的保障。”李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