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太极拳 心舒身体健

 太极拳,是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被称为“长拳”、“棉拳”、“十三势”、“软手”。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张三丰确定了太极拳的内容和名称。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研究证明,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心脏病、肺病、肝炎、关节病、胃肠病、神经衰弱等有很好的效果。

练习太极拳的五个阶段

    太极拳是一种动中求静的运动,是在养生术的基础上发展出的融养生、防身为一体的拳法。太极拳以“棚、捋、挤、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
    要想练好太极拳,首先要有信心、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其次要有一位好老师。这个老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要是“明师”,要能明示拳理、明摆拳架。再次要钻研理论。太极拳是“文化拳”,不明拳理、只求形式是不能登峰造极的。
    练习太极拳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学拳。现代各式太极拳的套路都很多,要想学会一个套路,必须扎扎实实、一式一式地去学习。这个阶段对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二是修拳。一个套路学完了并不等于学会了,初学者还需要老师一式一式地纠正动作。现在许多练拳者不重视修拳,学完后就自己去练,往往练走了样,动作变形,劲路不通畅,养成了一些坏毛病。所以修拳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阶段。
    三是练拳。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一套拳并基本合乎规矩、达到标准后,接下来就需要个人去苦练。
    四是内外合一。学会了套路,依样画葫芦地打拳是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只有实现内外合一,即把内劲、呼吸和形体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进入太极拳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要把动作的开合、伸缩、起落与呼吸结合起来,让丹田、腰脊发出的力达到四肢。
    五是随心所欲,也就是“神明”阶段。这个阶段进入了太极拳的高层次,打拳时不仅动作上打得舒展、漂亮,而且内劲、呼吸上畅通无阻,使人感觉如行云流水。

太极拳的派别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等多种流派。
    据说,在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廷初创陈式太极拳,之后世代相传。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师从陈家沟的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出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先学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研究,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师从李魁垣学形意拳,后又师从郭云深、程廷华学八卦掌,师从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种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各派太极拳的风格、姿势虽不相同,但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基本一致。

注意事项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以意导气。一般来讲,选择在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里练习更容易达到入静的要求。如果周边环境嘈杂,容易干扰练习时的情绪,使注意力不集中。
    练习太极拳时的呼吸是细、匀、缓、长的腹式呼吸,每次呼吸的肺活量是较大的。因此,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和含氧量高的地点练拳十分重要。通常人们会在清晨或傍晚,找一块绿地,如公园或有绿树的开阔地进行练习。这样有利于人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如果在空气浑浊和废气较多的地方练习太极拳,不仅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还会使身体受到损害。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身体放松,应该松衣宽带,身上不应该有紧束的感觉。
    练习前,如果做一些准备活动,如松肩、松腿、练练桩功与深呼吸等,在练习时就更容易进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