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滞的空间——张晓刚作品解读


    张晓刚的这两张新作品彻底宣告了大家庭系列时代的结束,在经过市场的热炒,自己身体上的病痛,已经艺术上的瓶颈突破后,张晓刚的作品开始从直接转向隐晦,拟人转向拟物,艺术家的思想更加成熟,画面越来越简洁,画面中的描绘元素越来越少,但因为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和深度更进一步,让我们对于他的作品思考更多了,他的作品也从大众严重最初的“符号派”转向“思想派”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又推动了艺术的进步和思考。张晓刚的作品题材一直以一种文革、大家庭时代的符号和印记给我们以深刻的视觉刺激。从其以前的作品中我们很难看到轻松的情绪,更多的是紧张和冲突的情感交织在期作品中。人物的眼神、服装、动作、道具都脱离不开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每当看到他的作品,我们的记忆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实现穿越,尤其是对于经历过那段岁月时光的人们,此情此景只待成追忆!艺术家把那段时光和生活的残酷在作品中收匿了起来,画面是纯净的,但里面的情绪冲突确是暗流涌动的,平静的画面形象也反映出艺术家内心中对于这段生活、历史的个人批评精神在里面。
    张晓刚最新的这两张作品画面元素少了尤其是没有能够直接表现主题和情绪的人物存在了,画面变得更加纯粹和简约了。灯泡、床、椅子、桌子、卷尺、干花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整个画面的情绪相当的平和,就如同一个“出世”了的修行僧,对于世界和人生看得非常清楚透彻,这种思想境界更像是一种隐士的生活经验。艺术家经过几次病痛的折磨和治疗后,心境也放的更加轻松豁达,几十年的艺术生涯让他对于艺术和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个新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境界上的改变,而不紧紧是表面上的某些行为的改变。通过张晓刚最近在佩斯北京的展览,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变化。艺术家开始通过生活中最普通的物件来凝滞空间,让整个空间通过这些物件的存在和位置经营以及画面氛围的烘托,呈现出一种格物致知的艺术格调。这样的艺术调节的不仅仅是艺术家自己的生活和情绪以及对于整个人生观的态度,同时可以调节欣赏者的心境,让欣赏者可以暂时放下任何的痛苦和纠结,可以在艺术家营造的这个凝滞的空间中找到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寄托,至少是心灵不再没有方向,可以沉淀在艺术家画面中的情景空间中寻找到一种可以调和的共振,这种共振对于任何参与者来说都是双方在某种程度上达成的心灵契合。我们完全可以放任这种自由流淌的情绪在这个凝滞的空间里寻找自己的位置,空间是凝滞的,画面也是静止的,此时不安分的精神也同样在此情境下获得思考的源泉。